日期:2025-07-14 12:19:06
r
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夏季夜景。 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供图
rr
位于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阿尔山天池。 刘 宇摄
rr
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。 刘运泽摄
rr
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峡谷景区。 刘 宇摄
r7月,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,这座隐匿于大兴安岭西南麓的小城,沉浸在一片沁人心脾的清凉之中。林海绿浪翻涌,草原舒展如画,边境的微风裹挟着青草与松脂的馥郁气息,将这座小城的夏日酿成了一杯令人陶醉的美酒。
r阿尔山当地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,那些散落在山林间的石器碎片,无声地诉说着先民们在这里劳作、生活的过往。如今,斑驳的历史印记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相互交融,让这座小城更添厚重与韵味。
rr
林海诗行
r清晨,阿尔山被一层薄如蝉翼的薄雾笼罩,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。我们驾车朝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发,车窗外,大片的落叶松挺拔而立。阳光透过枝叶缝隙,在路面上洒下光影,随着车辆的前行不断晃动。
r刚抵达公园入口,便瞧见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师傅正为游客们分发景区地图。他叫刘长福,在这儿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。他一边递地图,一边还不忘提醒游客注意安全。
r“您瞧瞧这漫山遍野的树木,一到夏天,就像被人泼了一层绿颜料,绿得醉人。”刘长福手指向远方的山林,眼中满是自豪地感慨道,“我年轻那会儿,这儿的路可难走了,坑坑洼洼的,一下雨就泥泞不堪,游客也是寥寥无几。可如今大不一样啦,柏油路直接通到景区最深处,自驾来的游客络绎不绝。和前些年相比,那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啊。”去年夏天,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的游客数量突破了100万人次,阿尔山市全年接待游客高达576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73.66亿元。
r沿着蜿蜒的木栈道前行,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“咯吱”声,与阵阵松涛声相互呼应。空气里弥漫着松针和泥土的清新气息,深吸一口,令人神清气爽。
r不知不觉间,我们来到了天池脚下。正当我们准备登山时,遇到了挑着担子的李桂英,她的担子里装满了矿泉水和各式各样的小零食,其中还有用桦树皮盒装着的野生蓝莓干。
r李桂英今年67岁,头发已有些花白,但精神矍铄,家就住在山脚下的伊尔施。“以前我们家就靠着种土豆维持生计,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自从景区发展起来之后,来的游客多了,我每天来这儿卖点东西,一个夏天下来,也能挣不少呢”。随着以阿尔山为代表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,在整个兴安盟有超过3万名农牧民端起了“文旅饭碗”,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。
r登上天池观景台,凉风拂面,让人感到格外惬意。俯瞰天池,水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,倒映着蓝天白云,偶尔有微风拂过,水面泛起层层涟漪,那如诗如画的美景,美得令人心醉神迷。
r中午时分,公园附近的农家乐里烟火气十足,顾客络绎不绝。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妇,丈夫叫周强,憨厚朴实,妻子叫刘芳,热情开朗,他们家的拿手菜是林区炖菜。
r铁锅端上桌,盖子一掀,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,让人食欲大开。鸡块炖得软烂入味,轻轻一抿就脱骨,蘑菇吸足了汤汁,咬一口满是鲜香,土豆炖得粉面,入口即化,配上自家腌的酸黄瓜,清爽解腻。“来这儿的游客都爱点这口,说吃的是原生态的味道,城里可吃不到这么地道的。”刘芳笑着说。
r小城风情
r阿尔山的温泉,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的礼物。近年来,当地以其独特的温泉资源,推动康养旅游发展。
r在阿尔山温泉疗养院室外温泉池边,82岁的老人张洪文正闭目养神。来自黑龙江省的张洪文几乎每天都会来泡温泉。“我这老寒腿,多亏了这温泉水,才慢慢有了好转。”张洪文大爷向我们讲述着温泉给他带来的改变,“年轻的时候在林场干活,那时候条件艰苦,冬天天寒地冻的,腿就落下了这病根,一到冬天,腿就疼得厉害,有时候连路都走不了,别提多受罪了。泡了温泉之后,现在冬天也能出去遛弯了,精神头也足了。”阿尔山温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,对于风湿、类风湿等疾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功效,每年夏天旅游旺季,疗养院最多一天能接待200多名游客。
r随后,我们来到阿尔山口岸。沿途的公路两旁,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。道路两旁树木繁茂,偶尔能看到牛羊从路边经过,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。
r在口岸旁边的特产店里,店主吴秀兰正忙着为顾客打包商品。“这些蒙古国的巧克力、饼干,特别受游客们的欢迎。还有这奶皮子糖,是本地师傅做的,用的都是纯牛奶,甜而不腻。”吴秀兰笑着说,“我开这家店快10年了,亲眼见证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,生意也是一年比一年好。”她还告诉我们:“去年边境游人次突破了25万,跨境游人次首次超过1万,口岸这边热闹非凡。”阿尔山的边境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,已然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。
r天边草原
r阿尔山的草原,虽不像呼伦贝尔草原那般广袤无垠,却拥有着别具一格的山地草原风情,起伏的丘陵与草原相连,更添几分层次感。来到位于阿尔山市东北75公里处的七仙湖草原,远远望去,绿色的草甸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白色的蒙古包,宛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,羊群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,像是白色的云朵在绿色的地毯上移动。
r一位身着传统蒙古袍的牧民正骑着马,赶着羊群,他叫巴图,今年35岁,脸被晒得黝黑。
r“夏天的草原,就是我们牧民的天堂。”巴图拉住缰绳,停下马,笑着对我们说,“你看这些羊,吃的都是纯天然的优质牧草,喝的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,肉质鲜美得很。”他手指向不远处的蒙古包介绍道:“那是我家开的牧家乐,游客们可以住在蒙古包里,品尝我们自己做的马奶酒、手把肉,晚上还有热闹的篝火晚会,能让他们体验到我们蒙古族的风情。去年夏天,仅仅1个月的时间,我家就收入了5万多元呢。”说话间,他的妻子娜仁高娃端着刚煮好的奶茶走了过来,热情地递到我们手中。
r奶茶里放了炒米和奶豆腐,喝起来咸香醇厚,炒米的脆和奶豆腐的韧在嘴里交织,口感独特。娜仁高娃热情地邀请我们去蒙古包里坐坐,给我们讲述草原上的故事。近年来,内蒙古呼伦贝尔市、兴安盟等地积极推动农业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像巴图家这样的牧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的增收致富。
r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草原上,给草原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,蒙古包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。远处传来牧民悠扬的歌声,夹杂着羊群的咩咩声。这草原晚景,让人沉醉其中。
r巴图告诉我们,这里的草原也曾经历过度放牧的困境,那时候草原上的草越来越少,露出了大片的土地。后来当地政府实施了禁牧休牧政策,引导牧民科学放牧,草原才慢慢恢复了生机。“现在我们都知道要保护草原,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,只有草原好了,我们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,才能让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r夜色渐深,阿尔山的星空格外璀璨,星星如同钻石般镶嵌在深蓝色的夜幕上,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摘到。回望这座小城,林海的静谧、边境的庄严、草原的美好,相互交织,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。这里的每一个故事,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,让人由衷感叹,夏天的阿尔山,确实是一个能够让人深深眷恋、将心留下的美好地方。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